孩子两岁不言语

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言善辩,所以我给他们取名佑辞、佐言。也许这样我的想法太明显,“佑辞”又改作“佑茨”,不过这样,好像更明显了。

可是,他们都不大喜欢这名字。

现在孩子两岁了,依然不会表达,我可真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己见。

那时,看着襁褓里的佑茨和佐言,我缓慢地接受着我是他们的父亲这一事实。大家都很高兴,而我却反复提示自己,眼前这两小只是我的儿子。

我喜欢孩子吗?我想不是。我在学校的孩子已经够多了,多到讨厌。同事朋友的孩子也见惯了,顽皮无礼、任性纠缠、花钱花时间,一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可能会这样,我就头痛。

然而,三个和尚没水喝,亲人多起来,反而没人带孩子。亲人们,都诉说着怨气和理由,我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讨厌孩子,但是我却最没有推托的底气。

再见了,我的自由,再见了,我的懒散。

他们出生的时候,爆发了新冠疫情。岳母、老婆和我三人,与世隔绝,专心在家带孩子。并没有谁规定,但自然而然的,我主要负责佑茨。他长相与我接近,但是不像我的小眼睛,仔细一看,好像又不怎么像我。反正有说像的,有说不像的。

满月前,佑茨每天由我带他睡觉。其实也没有睡觉,整个晚上,他都不怎么睡。特别是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间,是他哭喊的时间。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的耐心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。我只有抱着他踱步,他才不哭,我一坐下,他立刻就用尽全身力气哭。

他是个哭的高手,哭的声音凄惨异常,仿佛痛陈他父亲的过错。即使声音嘶哑,也绝不放弃。我想,有时他是真的悲伤了。这时,他的哭与平时不同。先大张开嘴,脸涨得通红。数秒内,都没有声音,在你以为他只是打个哈欠时,突然黄河决堤,哭声震天。

那时我也刚刚做父亲,我把他扔在沙发上,实在不知道怎么办。

我实在太困了,终于想到可以抱着他睡。我坐在沙发上,肘下垫上靠枕,抱着他,终于可以睡好一会儿。但是,不一会儿,他又饿了,不一会儿,他又拉了。想睡个整觉是不可能的。他一睡,我就睡,他一醒,就用哭声提醒:老爸,该你上班了。

而佐言,并不想我在他那里上班。

可能一开始就很少抱到他,后面渐渐地,他竟不让我抱。一换到我手臂上,就哭。

其实,如果他不哭,我就要哭了。

佐言力气很大,医院给他洗澡的护士都这样说。他捏住的东西,我都要费好大力气才能拿出来。

刚出生时,佑茨不大会喝奶,哭得像个伤心的小姑娘。佐言完全没有吃的问题,会吃、能吃、也能哭,哭声也很大,而且是越哭越厉害。他哭得不带感情,那是生气的哭、责备的哭。

他也很敏感,轻微的门声,都能点燃他的哭点。只要他不哭,就一定能睡个好觉。睡觉很踏实,不大翻身,才出院没多久就能日夜有分,一觉睡到天亮。

这样下来,他就比佑茨好带得多。

优点不一定带来好运。后来我们请五孃来帮忙带孩子时,他只得离开最喜欢的外婆,由五姨婆带着睡觉。

最开始他还不喜欢拒绝大人的意思,虽然比佑茨晚两个月学会走路(一岁),走得也不稳,却也愿意让大人牵着走,直到真的累了。回头看佑茨,还在起点那里躺在地上哭,求抱抱。

带孩子之前,我觉得自己脾气挺好的。带孩子后,随时都在崩溃的边缘,即使他们那么小,也总是忍不住拍他们几下,然后怨天尤人,后悔不已。

孩子天生自带禀性。两个都是,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,都是又哭又闹。

有趣的对联

“尸骨”未寒

一天,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,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,扔到河里,并大声道:“水流东坡诗(尸)!”当时苏轼愣了一下,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,吟道:“狗啃河上(和尚)骨!”

我为什么离开

又到了考调的时候,不由得想起了去年的那段时间。

炎热的夏季,整个世界都让人心烦意乱。打开空调,才能够继续刷题。其实,就算笔尖在纸卷上摩挲,也舒展不了心中的不平。曾经的曾经,我一直坚信我会在这里干到退休。

我喜欢培德的纯,像培德老酒一样的纯。这样的纯也许是一种单调,每天两点一线,不是去上班就是回宿舍。上班也太过平淡,几步之间,教室里恨铁不成钢;几步之后,办公室里“指点江山”。走出办公室,是阳光洒满的阳台,是无忌的吹水台。第一天来培德的时候,我嫌弃他又破又小。后来才发现,他的小也是一种美。因为小,学生性格纯朴,因为小,学校人事关系单纯。远离城市的乡村,处处都是人情的味道。沉旧的砖墙里面,有说不完的故事(八卦)……

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福的,在一个喜欢的地方做幸福的事是完美的。圆缺常在,幸福难久。不到一年,曾经喜欢的工作渐渐变了味,人事关系也变了味。

以前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,但新时代下,中国特色的教学也发生了变化。越来越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涌入校园,在这个渺小的学校尤甚。同时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单纯的人事关系,也可能变得不单纯。之前,我总埋怨某某人将这个地方变得乌烟瘴气。现在想来,为什么一定是一个人?平静的湖面下早就波谲云诡,不安分的心早就在盘算什么。那时的单纯的培德,是一种平衡下的培德。一个人的到来,打破了这种平衡。作为不平衡的受害者,我终于说:“如果考不走,借调我也要走。”

或许是天气的燥热加重了心绪不宁,或许是当年公招没有考好的意难平,一向拒绝改变的我也迈出了步伐。

刷高考题时志得意满,报岗位时临时更改意向,等待时比高考还紧张,这一切都昭示着三甲入围。有时,成功比失败还痛苦。好在痛苦只是暂时的,家人的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。

即使离开了培德,我还是当自己是培德人。

但是,当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出现在眼前,当同台吃饭变得有点尴尬后,我才意识到我是真的离开了,离开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。当我在一中迟到早退时,当我说出“我们一中”时,我是培德的“叛徒”,我在忘记历史。

我为什么离开?或许当时只是一时冲动,但现在满是平静。如果去年夏天回答这个问题,答案或许不一样。但是,无论地点怎样更改,环境如何不同,教书育人的初心不变。走出去,尝试改变,让我的人生更加饱满。

对抗世界我唯愿成为你的武器

我又一次被韩剧俘获了,真是羞于启齿。近年来已经很少看韩剧了,可最近又入了坑。三十岁的猥琐大叔看着韩国的俊男美女偷偷抹泪,想杀了我吗?

好吧,这是一篇观后感。无意间看到2017年一部……张娜拉主演的……穿越题材的……探讨婚姻的剧,这简直是为我消磨时光而量身打造,在我远离韩剧的这两年里竟错过了这样一部好剧。

结婚不都是Happy Ending

如果是结婚前,看到这个故事可能也没这么多感触。现在看着《告白夫妇》里的崔半岛,那不就是我吗?(除了颜值)我家那位“马真珠”,聪明能干,但也和剧里的马真珠一样,脾气和能力一样出众。

谁结婚的时候不是相亲相爱,可就像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中讲到,每部电视剧的结局都是happy ending,但这个ending后面的才是真实的生活。

看见街上情侣你侬我侬,心里总不禁想:“赶快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吧,让爱情的甜蜜蒙着双眼,这样婚后拿刀砍对方能手下留情。”

谈恋爱的时候,对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。每天第一眼想见的是她,第一声问候想留给她,每一寸美好想展现给她。心里一直想着她,话也总是说不完,我们会觉得受了上天的恩赐,感谢上苍把最珍贵的礼物送到我们身边。举案齐眉、相敬如宾,我们感谢彼此的真诚,感谢彼此的好。

可是,爱的梦境也抵挡不了生活的真实。

真实是为了生活疲于奔命,为了家庭倾己所有。辛苦过后,自己的生活却还是一片狼藉。特别是上了年纪后,害怕失败,梦想更是不敢触及。而这时,对方对自己的好已经成为了理所当然。了解对方的想法、尊重对方的选择,变成奢侈,还不如吵一架来得痛快。

所以,结婚不都是happy ending.

未完待续

读《西厢记》

在我国悠久的文化长廊里,有许多感人的传奇。这些传奇中,爱情故事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。焦仲卿与刘兰芝,牛郎与织女,梁山伯与祝英台。爱情是美好的,身处爱情的主人公让人心动,让读者不禁为之快乐或忧伤。但也有例外,正如《西厢记》(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)中的张生与崔莺莺。不客气地说,很难让人情感共鸣。

张生形象是失败的

崔莺莺还好,《西厢记》在张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天和后天都不足。张生形象鲜明,但十分不招人喜欢。

《西厢记》内容上并不是绝对原创,本自唐代元稹传奇小说《莺莺传》。但它讲述的却是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。元稹在唐代诗文界的地位毋庸置疑,但《莺莺传》美化张生,为张生的始乱终弃找借口,时代局限性太过明显。歪曲的主旨必然有歪曲的故事,元代杂剧家王实甫在创作《西厢记》时可谓先天不足。

小生姓张名珙,字君瑞,本贯西洛人也。先人拜礼部尚书,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。

书香世家,家道中落,这个背景设置得不错。

张生对崔莺莺是一见钟情。

世间有这等女子,岂非天姿国色乎?休说模样儿,则那一对小脚儿,价值百镒之金。

这一点可能并不值得批评,但张生以及那个年代对小脚的恶趣味让人反感。在思想上,张生绝对是世俗的。崔莺莺的父亲相国大人生前修造了普救寺,相国大人死后灵枢暂寄普救寺。崔母孤儿寡母暂住寺里,确实容易引来闲话。可不,张生就直接质疑普救寺和尚有暗地里勾当。那张生同世俗长舌有何区别。

张生为接近莺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。崔母要在寺里为先夫做道场。张生哭着说: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欲报深恩,昊天罔极。”这哭是不是真心的不知道,但却赢得了大家的同情,让大家同意他备钱五千一同为先人做法事。当他得知能见到崔莺莺,高兴地背着说:“这五千钱使得有些下落者!。”孝顺父母是假,花钱泡妞是真。

小生到得卧房内,和姐姐解带脱衣,颠鸾倒凤,同谐鱼水之欢,共效于飞之愿。

所以,这样的张生形象确实让人喜欢不起来。

相反,红娘的形象才是最具有进步意义的。红娘才真正是古代封建社会解放个性反抗礼教的典型形象。而且这样一篇世俗男权价值观的作品,实在不适合加入中学生必读丛书。